寻找心中的赤壁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赤壁故事的模板,但至少《赤壁》这部电影不是我心中的想象。
从各类书籍到各类影视作品的浸染,关于三国关于赤壁之战,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想象。哪怕你只是经过若干评书文字的演绎,亦会有一个内心的搅动和设置。看过电影,看过不少评论,可以说,是在看电影之前在网上做足功课,心里默默做好了准备,努力希望自己能够不受外物左右,不过,当影片逐步推进的时刻,我还是感到了遗憾。
作为一部东西方兼容的片子,能够做到如此感觉已经很出色了,抛却了那些不着边际的对白和桥段,仅仅是借着《特洛伊》、《指环王》的影子看武打场面已经可以使人梦回故国。或许这就是导演心中的赤壁大战,所有的谐谑和玩笑在西方人眼中或许不会变得那么出格。经历过94年电视剧版《三国演义》,对里面的演员设置自然会感到不舒服、不习惯。但是导演力图营造的感觉应该没有问题。
孙权的犹疑过分放大了,显得不是犹疑,而是心中无底。周瑜的“曲有误,周郎顾”的文艺形象也照顾了,不过这个故事同这句话来比较实在是太粗糙了,这段韵律个人也不喜欢;如果这段可以依照名句排演可能会更华丽。小乔太像特洛伊的海伦了,她的作用很明显,一是在场外当作噱头,二是成为影片赤壁之战的焦点。其实对于影片中曹操关于小乔的妄想以及与赤壁之战本质的联系描写很模糊,曹操是否为美女一战并未明确,仅仅是从第三者口中道出。曹操还算是奸猾有度,收放自如。尽管小乔描写地很像海伦,好在她还不是。刘备太亲民了,尽管影片开始的携民渡江本身确实很亲民,不过这里的刘备缺少曹丞相评论的英雄气概。无论他怎么掩藏,气质总还是有的。关张赵三位像阿喀琉斯附体,一举一动都颇有古希腊大英雄的风范,不过总归他们都是英雄……诸葛亮有点过于平凡了,他的戏谑贯穿始终,他和小燕子版孙尚香你来我往,赤壁的所有爆笑点几乎都拜他们所赐。
故事情节上很多评论称其拖沓,不过上部的陆战方面实在是把赤壁大战前后的不少故事做了一次修修剪剪的大串连,甚至周瑜在南郡中的一箭都提前实施了,最后已经让我想起了水浒传里面的连环马阵,有点像是一个时空蒙太奇。
最后白鸽的长镜头一路直通曹营,在三国版“欧洲杯”处等待下部的震撼出场。这个昂贵的长镜头很美,很引人遐思,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此刻忘记那些戏谑和吵闹,等待那场惊天之战的到来。这个长镜头会让人想念心中的赤壁之战,那么这就够了,哪怕这部电影不是你心中的想象。如同那个落下美人泪的骊姬那样,只是一个心中的影子,却也引得愁肠百转。
2008-7-15
评论